当 NBA 发展联盟的名单出现杨瀚森的名字时,不少中国球迷感到惋惜。这位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年轻中锋,从选秀大会时的 114.3 公斤增重至训练营的 122 公斤,短短数月间 8 公斤的体重增长,却成为他 NBA 之路的 “绊脚石”—— 速度明显下降、昔日赛场优势流失,最终无奈被下放。这一结局,与他夏天放弃亚洲杯、效仿姚明增重的决策形成鲜明反差,也折射出年轻球员在职业发展中 “盲目对标” 的困境。
杨瀚森的增重选择,本有清晰的逻辑支撑。作为中锋球员,篮下对抗能力是立足 NBA 的核心竞争力之一。回顾中国篮球的 NBA 传奇,姚明的增重经历堪称典范 —— 新秀赛季的 “大竹竿” 身形曾因对抗不足屡屡吃亏,但在火箭队的科学特训下,他逐步提升体重与下肢力量,最终成长为能与奥尼尔正面抗衡的顶级中锋,三秒区内的背身单打和翻身跳投成为联盟标志性得分手段。正是看到姚明通过增重实现职业生涯的飞跃,杨瀚森才在今夏主动放弃国家队赛事,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体重提升与力量训练中,希望以更强的对抗能力适应 NBA 的高强度节奏。
从夏季联赛的表现来看,114.3 公斤左右的体重更适合杨瀚森的技术风格。在去年的夏季联赛中,他凭借灵活的移动和精准的传球成为球队战术体系的重要一环,多次在关键时刻完成助攻或封盖,展现出与 NBA 节奏适配的潜力。彼时的体重既能支撑他在中低位完成必要的对抗,又能保证高位掩护和快速回防的需求,是 “对抗能力” 与 “移动速度” 的最佳平衡点。如今下放发展联盟,恰好为杨瀚森提供了调整的机会 —— 通过科学减重回到熟悉的体重区间,重新找回赛场节奏,或许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。
当然,减重并非简单地 “回到过去”,而是需要结合 NBA 的对抗强度进行针对性调整。杨瀚森需要在减少体重的同时,通过精细化的力量训练提升核心力量和下肢爆发力,在降低体重的同时保持肌肉密度,避免因减重导致对抗能力大幅下降。此外,他还需重新打磨技术细节,比如在减重后优化高位掩护的时机判断、提升挡拆后的传球速度,让技术特点与身体状态重新匹配。
杨瀚森的经历,为中国年轻球员进军 NBA 提供了宝贵的启示:职业发展中,盲目效仿传奇球员的成功路径不可取,唯有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,才能在高强度的联赛中立足。对于杨瀚森而言,下放发展联盟不是终点,而是重新寻找自我的起点。若能及时调整体重、找回赛场优势,这位年轻的中国中锋仍有机会在 NBA 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相关内容
杨瀚森增重困境:效仿姚明之路为何适得其反?
姚明45岁领1.3万养老金!
周鹏晒合影:第五次全运会 期待再次拥抱冠军!
赵睿完成全运会火炬传递:希望把金牌留在家门口
每节改打10分钟? 媒体人:国家队病了 CBA就得吃药
两场比赛10失误!下半场仅6分库里进入疲劳期?
库里24分西亚卡姆27+5 勇士负步行者遭遇两连败
杜兰特再碰绿军噩梦退散 三节打卡找回久违松弛感
杜兰特26分申京准三双 火箭轻取绿军喜迎三连胜
巴恩斯19+12+8巴雷特27分 猛龙主场战胜灰熊
SGA30分哈滕14+14+8 雷霆大胜鹈鹕豪取7连胜
队记:杨瀚森状态不错 年轻中锋成长需要时间